新時代長征路上的青春(第四季)主題藝術思政課在綦開講 尹國喜致辭 張艷作講話 龍東閣宣布開課
新時代長征路上的青春(第四季)”主題藝術思政課開講。記者 王京華 攝
重慶綦江網消息(記者 賀玲 劉彤 王京華)7月17日晚,為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,“新時代長征路上的青春(第四季)”主題藝術思政課在綦江區石壕鎮開講。
區委書記尹國喜出席并致辭,重慶師范大學黨委書記張艷講話,共青團重慶市委書記龍東閣宣布開課。重慶師范大學黨委常委、副校長黃永宜,共青團重慶市委副書記張珂,教育部高校思政工作創新發展中心常務副主任陳志軍,區領導任駿、蔡鵬參加。
尹國喜在致辭中代表區“四大家”和百萬綦江人民,向長期以來關心支持綦江的各位領導表示衷心的感謝,向參加本次活動的各位老師、同學們表示熱烈的歡迎。他說,綦江有鮮明的紅色基因、深厚的紅色底蘊,有176處不可移動的紅色遺址遺跡,最具標志性的“四個一”:重慶第一個黨支部,重慶唯一的、最早的馬克思主義學習班,中央主力紅軍長征轉戰重慶唯一的過境地,以及以紅四軍軍長王良為代表的一批革命志士,這些都為“大思政課”建設提供了豐富的教學資源和精神滋養?!靶聲r代長征路上的青春”這一主題是重慶師范大學與綦江連續四年打造的藝術思政精品課程,教學模式持續創新,社會實踐持續深入,品牌效益持續彰顯,現已成為校地協同合作具有辨識度、影響力的“紅巖思政”育人品牌。希望雙方進一步深化合作,依托綦江紅色文化資源,持續加強社會實踐基地建設,構建起“一課一基地一品牌”,更好地教育引導青年在社會實踐中錘煉本領、擔當作為,真正成為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。
張艷在講話中指出,近年來,學校積極構建立體式“大思政”工作格局,不斷推動思政課改革創新,與綦江攜手打造的“新時代長征路上的青春”藝術思政課,作為“紅巖思政”典型案例入選重慶市改革創新成果,入選重慶市高校思政工作質量提升項目并獲評全國“大思政課”優秀案例。今年是紀念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,也是王良軍長誕辰120周年,在這具有重要歷史意義的時刻,我們第四次踏上綦江這片紅色沃土,與綦江各級黨委政府、團市委攜手并進,與石壕父老鄉親們同臺演繹,共同打造第四季“新時代長征路上的青春”主題藝術思政課,通過沉浸式講述、情景演繹等藝術形式,呈現一堂銘記歷史、緬懷先烈、珍愛和平、開創未來的大中小學思想政治教育一體化的教學實踐,是一堂老中青幼代際共學的思政課、一堂家校社協同育人的思政課,是一場藝術與思政碰撞的青春課堂。
19:46,在熱烈的氛圍中,龍東閣宣布主題藝術思政課開課。此次課程分為長征路、新時代、正青春三個篇章,通過詩音畫《為了天下人的團圓》、情景舞蹈《門前有段長征路》、四川評書《鐵將軍王良》(片段)、微型說唱劇《鳥語花香》、原創歌曲《新時代志愿者之歌》等節目,講述了抗戰時期的家國情懷、紅軍長征的感人故事、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跡,展現了新時代青年的精神風貌。